2024年奥门原料网站

阎肃:一片丹心向阳开

返回上一级

 

阎肃,这是个非常响亮的名字。他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,他是60多年与军队同呼吸的文艺战士,他是始终站立在时代大舞台纵情放歌的优秀共产党人,他是用生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楷模。

9月14日,阎肃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,在医院里他还在考虑几件未了的心事:这次春晚的魂是什么?歌剧《守望长空》还有几处需要商榷,一部新人的作品有待修改……阎肃住院了,消息传出,观众挂念他,官兵惦记他,老中青艺术家更关心他。

众人的主心骨

阎肃并不严肃,他一脸和蔼,还戏称自己“阎老肃”,文艺界的同辈都亲切地称他“老阎肃”,而更多的晚辈则尊称他“老爷子”“阎老”。

85岁的阎肃仍是当今文艺舞台非常活跃的人物,作词离不开他,编剧离不开他,主题晚会离不开他,电视节目离不开他,而且他始终是核心、是众人的主心骨。

歌剧《江姐》正在四川各地巡演,不断掀起的欣赏热浪让人再次感受到这部民族经典歌剧的持久魅力。每次复排、每年巡演,他都会在排演时一场一场耐心指导,首演时又会亲临现场与观众见面,最后肯定还会登台指挥大家齐唱《红梅赞》。

全军官兵最喜爱“军营大拜年”节目,10年来,身为军人,阎肃多次随剧组深入基层连队,与战士在营房一起高歌、在伙房一同包饺子。

今年9月3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《胜利与和平》赢得了舆论的热情赞誉,阎肃担任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。文化部艺术司演出处处长杨雄没有料到,这位85岁的老人在历时6个多月的筹划中,始终不辞辛劳,在数十次修改彩排中创意迭出。

2016年春节晚会筹备已经启动,阎肃依然是顾问。说到阎肃,总导演吕逸涛感慨万千: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,阎老已经参与策划了20多届春晚,春晚的成功从来都离不开他的金点子。

如今,阎肃躺在病榻上,前去医院探望的人都会对着昏迷不醒的阎肃呼唤一声:老爷子,我们需要您!

艺坛的一棵“常青树”

翻开阎肃的艺术年谱,你会发现,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,在新中国文艺史册上的每一页都留有他的鲜明足迹,而这一足迹一直延伸到今年,他已经85岁高龄。这个年纪对很多人而言,其实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了。

“行进队列中,昂首挺起胸,一身阳刚正气,威武又光荣。前进队列中,青春火正红,呼啸风花雪月,燃我强军梦。铁马秋风,激荡豪迈心胸;战地黄花,抒发壮丽深情;楼船夜雪,磨砺英雄肝胆;边关冷月,照我盘马弯弓。”阎肃的这首新作缘起于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。很多人都没想到,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笔下喷涌而出的激情之作。

《胜利与和平》排演时,人们都劝阎老不必每次亲临现场,在电话里提提意见就行了。可他没有辜负首席策划这个头衔,每场必到,还是来得最早的一位,端坐在那里看书,静静等候其他人。

阎肃85岁依然才思泉涌、佳作不断,最为难得的是,几十年来他一向如此,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,而且作品既讲究思想性,又坚持艺术性,足以跨越时空,无论哪一代人都能从中吸取营养。

1962年,已是空政文工团创作员的阎肃从风行全国的小说《红岩》中找到了创作灵感,新婚后的第一个探亲假期里,他仅仅18天,就一气呵成,写出了剧本。那一年,他才32岁。经过近3年的打磨、谱曲、排演,歌剧《江姐》终于上演,一年内就连演200多场,成为民族歌剧的里程碑。

与阎肃合作几十年的作曲家羊鸣就是《江姐》的曲作者之一,他与阎肃联袂的另一首名作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是空军的军歌。“他的词总是写得那么优美动人,这是50多年前创作的词,到现在都经得起推敲,空军成立60年时,请各国空军代表团和驻华使节看演出,没想到,一些外国人还会唱这首歌。”

《敢问路在何方》《军营男子汉》《故乡是北京》《雾里看花》,这一首首歌曲早已深深印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,成为时代的代表作;《江姐》《党的女儿》《红色娘子军》《红灯照》,这一部部歌剧、舞剧、京剧作品鲜明反映了中国文艺大军的行进足迹;《祖国颂》《回归颂》《长征颂》,这一次次重大主题晚会和历届春晚,是中国社会精神的浓缩与生活变迁的写照。阎肃,他的词作、他的剧、他的创意,功在其中。

泉涌的才思哪里来

阎肃被誉为通才,“活字典”“智多星”“百宝囊”,学富五车、才思敏捷,每一位与阎肃相知相识的人几乎都这样形容他。

阎肃读的是重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,进入文工团初期,还拉过大幕、唱过合唱、管过汽灯、催过场、说过相声、种过地、当过普通兵,但无论身处何地,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这条古训是他坚守的信条。作家王树增的长篇新作《抗日战争》刚刚出版,阎肃就想读,“我去他家送书,一进院子,看他正端坐在那里。我问阎老干吗呢,他回答,我正急着等你的书看呢!真没料到,这么大年纪,还是阅读不断。”

作家、音乐家、词作家、剧作家,他身跨各界,策划、撰稿、作词,他样样在行,舞蹈、曲艺、戏曲,他也是专家。曾任空政文工团团长的仇非刚入团时还是个小学员,他清楚地记得阎肃给他们上文学课的情景,《岳阳楼记》在他的口中抑扬顿挫,而且解说透彻,什么历史典故在他那里都可以脱口而出。空政文工团副团长陈小涛请阎肃为歌曲《变脸》作词,次日歌词一出来,“那个川味、那个戏曲感觉,绝了!”陈小涛对此钦佩之极。

阎肃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,深山老林、大漠边关、海滨江畔……有一次在延安,半数人只在市里开个会就相继匆匆离去,他却以80岁的年纪一直率队走进乡镇,听民歌、看地方戏、与民间艺人促膝交谈。正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根基深厚的学养,让阎肃的创作得心应手,古今逢源,为我们的社会贡献出上千个有筋骨、有品位、有温度的精品力作,激励了几代人。

阎肃数十年如一日,响应党的号召,面对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,热情放歌,为每个历史节点留下动人的艺术华章。“一片丹心向阳开”,这是《红梅赞》里的一句唱词,也是阎肃艺术人生的主旋律。

德艺双馨,他做到了(短评)

德艺双馨是文艺家追寻的境界,也是文艺界倡导最多的一句话。但是,要想真正做到德艺双馨并非易事。阎肃,以他从艺60多年追梦筑梦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,德艺双馨的时代内涵究竟是什么。

始终立于社会潮头,发出时代强音,创作了一大批深受人民喜爱的精品,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,这就是阎肃的艺术人生。在他的创作中,既诠释崇高的意境、书写人格的力量、表达对信仰的追求,又不失多元的表达,他笔下的许多作品情感丰富、色彩斑斓,而且以开放胸襟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。正是这样的艺术追寻,才使阎肃成为艺坛的不老松。

阎肃是文艺界德艺双馨的楷模,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。他对信仰坚贞不渝,对艺术孜孜以求,讲品位、重艺德。身为艺术家,阎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、丰富的人生历练、广博的中外知识,而且坚持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。他是成就斐然的艺术家,但不居功自傲,始终保持谦逊的品德。

“为历史存正气,为世人弘美德,为自身留清名”,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队伍的这一殷殷期盼,在阎肃追梦筑梦的人生之中,真切而生动地体现出来。正是由于阎肃的艺术梦始终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,所以他的个人才华才得以充分展现,又为社会进步、时代发展奉献良多。

(此文原标题为“一片丹心向阳开——记阎肃的艺术人生”)